今天是     欢迎访问上海合联稀有金属交易中心!
返回天府商品交易所

市场连迎三大重磅!事关年中流动性,定调股债汇,还涉及信托监管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20-06-20    来源:Wind   浏览次数: 740
 国内市场连续迎来三大重磅消息。

1、周四(6月18日),央行公告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500亿元7天期和700亿元14天期,其中14天期利率较上期下调20BP。

2、当天,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多为重量级嘉宾就整体金融系统、货币政策、金融机构监管、股债汇,以及中概股回归等问题发表看法。

3、当日盘后,市场传出融资类信托业务监管传言,随后有公司辟谣。行业人士表示只是针对行业内少数几家信托公司的通知。

逆回购利率再下调

周四,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6月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500亿元7天期和700亿元14天期,7天期中标利率2.20%,14天期中标利率2.35%。

上次7天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20%、2.55%。即周四央行下调了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20BP。

另据中国政府网消息,6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会议还提出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Wind数据显示,今年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共投放了54800亿,不过到期回笼了58600亿,合计实现净回笼3800亿。

利率上,今年央行在逆回购操作中下调了4次利率,分别是2月3日下调7天逆回购和14天逆回购利率各10BP,3月30日又将7天逆回购利率从2.4%下调至2.2%,下降20BP。而6月18日则再次将14天逆回购下调了20BP。

可见从央行今年动作来看,本次14天期逆回购“降息”补降的可能性大。这次14天逆回购利率下调是跟随3月30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同等幅度下调。总体上,今年央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在稳步下调,但十分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下周一(6月22日)将迎来最新一次LPR报价。

年中流动性“稳了”

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恰逢年中时节,市场对于流动性更加敏感。

本周一(6月15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上期一致。而此前在6月8日,则有5000亿元MLF到期。显然15日操作的2000亿MLF较到期量要小的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共进行了6次MLF操作,基本保持着每月一次,合计投放资金10000亿,其中1月、2月和6月投放资金最大,分别为3000亿、2000亿和2000亿,其余各月均只投放1000亿。

而到期方面,今年共有9000亿MLF到期,分别在4月17日、5月14日和6月8日。可见通过MLF操作,今年央行仅净投放了1000亿,规模不大。

利率上,仅2月17日和4月15日分别下调10BP和20BP,其余月份保持不变。6月份利率继续维持在2.95%,作为LPR重要影响因素,MLF利率未降,因此近期市场预期央行本月的降息可能性不大了。

华西证券樊信江研报分析,回顾近几年央行OMO操作,在6月底、9月底、元旦前、春节前均会进行一定规模的14D逆回购投放,主要目的是临近季末及节前,因缴税、居民取现等因素会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暂时性紧张,季末与半年度考核,资金价格波动加大,央行出手投放更长期限(相对7D)的资金来熨平资金波动。周四重启14D逆回购投放,更多的还是与跨半年有关。

川财证券陈雳研报认为,尽管年内两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差距较大,但央行对两次操作的中标利率均做出下调,分别下调1个和0.2个百分点。央行周四二次下调逆回购操作利率,具备一定的信号意义。

报告分析,2月以来,央行倾向以数量型工具补充市场流动性,降准、再贷款等政策持续加码。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资金整体充裕的背景下,银行体系的短期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出现倒挂,7天期Shibor利率持续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或对后续政策有所掣肘。央行此次下调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有望对资金面利率的倒挂现象逐步缓解,稳定市场对于后续货币政策的积极预期。

报告同时认为,中长期来看,维护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仍是年内央行的主要工作,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稳健的基调,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值得继续期待。预计随着降准、LPR层面的“降成本”措施不断推进,央行货币政策将得到更有效传导,推动企业端融资的“量增价减”。

机构判断降准在路上

中信固收称,本次国常会明确了下一阶段政策需要在量价两个方面继续宽信用和降成本,提及降准而未提降息,预计降准有望在近期落地,而降息政策料将延后。“引导债券利率下行“的表述也可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市场前期对于货币政策相对悲观的预期大概率将得以修正,情绪钟摆的变化将打开债市交易窗口。

国君宏观点评称,降准更多是对冲特别国债等发行造成的缺口,不代表流动性投放再趋宽松;降准将于近期落地,但是面临巨大的国债供给压力的被动、客观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向企业让利1.5万亿的方式变相“降息”,更加体现现在“宽信用”,精准落脚实体政策取向。

华鑫证券吴笛也分析认为:

第一,从过去几次经验来看,国常会提及降准可能意味着近期实施的概率很大。

第二,M2和社融新增规模超过去年的表述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表述略有差别,但国常会明确将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因此不必要理解为政策目标的调降,但另一方面当前社融和M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已经是一个大概率可以完成的政策目标,未来边际的“更松”或者“更紧”都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第三,政策目标是引导实体融资成本的综合下降,贷款利率下行和债券利率下行都是实现此目标的手段之一,对于债市的影响取决于央行流动性的投放思路和降低融资成本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并不必然意味着利率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

因此总体来看,认为此次国常会推动降准会对债市带来一定的提振,但政策思路的转变可能使得利率难以回到年初低点,待降准落地反而需要警惕“利好出尽”。

除了年中货币流动性问题,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同样引发关注。在开幕致辞中,多位重量级嘉宾对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政策方向做了重要阐述。

陆家嘴论坛8大要点梳理

除了年中货币流动性问题,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同样引发关注。在开幕致辞中,多位重量级嘉宾对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政策方向做了重要阐述。

一、关于金融系统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其中,金融系统要做好以下工作:

1、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2、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4、风险应对要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5、深化改革开放。

二、关于货币政策

针对货币政策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中国不会搞大水漫灌、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针对货币政策:

1、通过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问题。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2、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问题。预计金融系统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3、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

4、在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有效的货币信贷增长。其中央行降准和增加再贷款是双扩张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则前者是缩表、后者是扩表。

易纲同时强调,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融,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三、关于资本市场发展

郭树清表示,银保监会将推出多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包括:

1、增加机构投资者数量。

2、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子公司加大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比重。

3、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基金、保险公司的深度合作,鼓励银行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纳入合作名单。

4、引导商业银行稳妥处置非标资产。

5、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渠道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包括保险机构要加大对企业中长期债券的投资,可将更多资金用于购买企业中长期债券,特别是电信、交通、新老基建等需要巨额的中长期资金的行业。

6、对保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实施差异化监管等。

四、关于市场开放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仅没有因疫情而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其中:

1、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开,六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

2、加快与境外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打击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

易会满还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沪港通机制,扩大沪深股通投资范围和标的;进一步完善沪伦通业务,进一步拓宽ETF的互联互通。

五、关于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超过160万亿元,已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到6.4万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近年来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

近期,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整合债券市场投资渠道,取消QFII、RQFII额度管理,扩大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监管机构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都是扩大在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上海优化多渠道开放布局,同时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六、关于科创板

针对下一步科创板建设,易会满提出了三项明确的工作:

1、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

2、引入做市商制度。

3、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

同时,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办法,推出小额快速再融资制度;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七、关于中概股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是互利的,有利于中国公司发展,有利于美国投资者获取更高的收益,也有利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作用。“我们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隔空喊话”。

而针对中概股回归问题,央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媒体喜欢用“退市”这个说法,但实际上比较准确的说,应该是中概股中某些少数企业想通过主动的私有化从纽约交易所退市,再寻找其他地方二次上市。就纽约交易所来讲,这些企业是摘牌。摘牌和退市虽然很接近,但是技术细节是不一样的。

周小川还表示,如果(中概股)按要求进行摘牌的话,国际投资者特别是美国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对于美国SEC而言,如何体现保护美国和国际投资者的利益将是一个考验。

此外,从资金面上来看,中概股并不是非要依靠国际市场融资,国内空间很大。同时,虽然一些中概股公司出了问题,但还是有不少好公司,上市公司资源仍然存在。

八、关于上市公司治理

易会满表示,健康的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总目标,证监会将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

1、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着力构建权利义务边界清晰、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诚信自律的制度生态。

2、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尊重市场规律,不作行政干预,更好保护和提升投资者活跃度,形成投融资均衡发展、市场交易高效透明、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的市场生态。

3、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严肃市场纪律,净化市场环境。

信托业再遭强监管?

周四盘后,市场传出融资类信托业务传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则来自某信托公司的通知信息显示,不得再新增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截至周五尚未在中信登报备成功的融资类业务一律叫停。

针对这一传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核实。华北地区一位银保监局人士透露,确实有收到会里下发的针对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相关文件,文件内容比较原则,没有细则。中部地区一位银保监局人士亦向记者表示确实是有相关文件。

另据了解,部分信托公司确实有收到相关消息。上海地区某信托公司即在周四下发紧急通知,通知内容显示,自即日起所有机构主动类和事务管理类的非房融资类业务(包括已签合同项目)一律停止放款。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中融信托针对当日市场有传闻称其收到监管要求暂停融资类业务进行了声明。

中融信托相关人士表示:“我司并未收到任何要求暂停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通知。目前公司业务按照既定战略部署和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包括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及时调整投资规模及策略,积极回归信托业务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融资类信托是指将受托资金以融资的方式借给资金需求方,多属于类信贷业务,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

随后据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这只是针对行业内少数几家信托公司的通知,并未扩散到全行业。

另外一位信托公司人士称,目前行业有几家信托公司的风险很大,监管的压力也比较大。为了防止出现新的风险,监管对特定的信托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昨天晚上有信托公司临时收到通知,停止了融资类信托的开展。

         (文章来源:Wind)